(文忠按:一家大报约我撰写“看两会”的文章,我写了。编辑是我非常尊重的好朋友,花了很大心思进行修改,我很感谢。但是,改后的文章就和我的原意有不小的出入了。即便如此,也不能刊用。我就将第一稿原样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请大家看看,这样的意见究竟有什么不妥?我个人认为,如果这样的话都不能公开讲,那么,“畅所欲言”恐怕就还是一句空话了。)
“两会”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国内国际万众瞩目。尤其是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改革开放都到了必须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司法公正、食品安全、腐败惩治、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等,都已经浮现甚至凸显了出来,有的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不容忽视。
能否就这些问题的根源、现状和解决方法形成共识,关系着未来的中国能否可持续地和谐发展,决定着每一个中国人能否由衷地分享幸福感。一句话,影响乃至决定着中国的命运。“两会”正是聚拢意见、交流思想、凝聚心智、寻求解决的极其重要的公共政治平台。“两会”的代表和委员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对某些代表和委员的意见评说纷至沓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是中国健康发展的表征和成果。
正因为公众对“两会”充满了期待,所以才如此坦诚踊跃地发表意见。每一位代表和委员在言行之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都重如泰山。如何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私人见解和公众认知、个体利益和公共福祉之间的关系,从而谨言慎行,本是参政议政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代表和委员都自觉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有的意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完全不能反应时代的发展,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有的意见“顾影自怜,顾盼自雄”,完全不能理解公众的要求;有的意见“假、大、空、虚、飘、滑”,完全不能有助问题的解决。公众对此不满,难道不应该、不可以吗?
各有甚者,有的代表一如既往的以各种理由请假缺席,这自然导致公众对他们质疑蜂起、冷嘲热讽。这样的代表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参政议政职责是无比神圣的,也是极其严肃的;这么做,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更是对公众的不尊重。试问,他又如何能孚众望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完善健全的。如何确保每一位代表和委员的代表性,如何确保他们都有着自觉的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责任感;最起码,如何确保他们拥有参政议政所必须的时间、体力、精力,如何确保他们具备最基本的参政议政的能力?不能不说,这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代表”、“委员”理应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英和优秀成员,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精英和优秀成员都可以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对那些不适合担任代表和委员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给予荣誉和奖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然是一种荣誉,但是,难道不更是一种资格、一种责任吗?无论如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应该是一种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