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素质教育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社区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如一种是行政社区,一种是农村的自然社区,另一种是精神社区(寺庙、教堂等等)。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发展过程是从中小学扩展到高等学校,后来扩展到全民素质教育。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以提高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的等等。我们现在所讲的大部分是个体素质,而社区除了个体素质以外还有群体素质,就是社区成员的群体素质。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多种类、多层次的。社会的不同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有差别。所以不要把素质教育看成是一种定型的,对所有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对于社区来说,除了个体素质以外,恐怕更多地考虑到群体素质,而群体素质是建立在个人素质的教育基础上。
学校能否单独地完成学生素质的培养,学校的授课教学是不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要了解这样一个问题,就需要了解学生或者说是青少年素质的形成过程。简单来说,是把观念意识内化到个体的事件中去,成为自觉的、自动的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的过程。在什么地方都能够把这种观念意识落实到你的行为上,这才叫做形成了素质。根据我们的大量观测,在学校各种各样的监督机构,如老师监督的约束下,学生能守规矩,但是出了学校老师就管不着了。所以,学生素质的形成不能仅仅通过学校来完成。要培养青少年的素质,学校、家庭、社区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合力,因为青少年是生活在社区中的,而家庭可以说是社区中的一个基础的单位。
所谓学校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是就学校本身、课外活动来说的,一个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靠课堂教学是落实不了的,主旋律应该是学校、社区、家庭三者的结合。有人说社区青少年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从局部的管理来说它有一定道理,但是正确的说法还是应该强调结合的问题。也有人说是小手拉大手,或者是小手牵大手。这也是一个局部的概念,青少年在社区里,也许推动了社区,从局部来说,是小手拉大手。但是最根本的是大手拉小手,不是小手去拉大手来推动社区发展。这些问题都比较含糊。有一个新的观点,国家一直强调教育要跟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这句话列入到教育方针里。
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提倡教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也就是教育要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配套,来促进社会发展。社区发展和青少年教育。美国的弗兰克·弗兰蒂在1915年提出了社区发展和青少年教育的问题。1956年联合国发表了一个关于推动社区发展的报告。报告提到,社区发展是人民共同努力并且政府有关机构协同,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是社区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历程。1960年联合国出版的《社区发展与经济发展》把社区发展说成是一种教育过程,是人民以自己的努力跟政府配合一致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过程。
function showMiniAd(){
var vn = "tinfo";
var dataURL = "https://t.sohu.com/third/user.jsp?passport="+window._xpt+"&vn="+vn;
new LinkFile(dataURL, {
type: 'script',
noCache: false,
callBack: {
variable: vn,
onLoad: function(){
var data = eval("(" + vn + ")")
if(data != null && data.status == 1){
var userLink = data.url;
//var userLink = data.icon;
$('miniAd').innerHTML =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userLink+"";
$('miniAd').show();
}
},
on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
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