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罗明讲师,罗明联系方式,罗明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罗明:大学生就业挫折研究 罗明成功励志教育
2016-01-20 4807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挫折教育 社会因素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教育者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教育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心理干预。然而,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利用社会学知识促进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非常必要。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供需矛盾、就业市场成熟度、社会风气因素,为此,就要结合社会力量,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人才、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挫折,提高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成效。 
   
  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使广大高校教育者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挫折,加强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利用社会学知识进行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主要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首先,有关“挫折”概念的解释。心理学认为,所谓挫折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的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而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对大学生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其次,关于挫折情绪产生原因的解释也主要来源于心理学。这些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本能论、策动心理学的挫折本能说、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以及ABC理论等。最后,当前挫折教育的主要依据是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切心理现象为后天所习得行为,故承受挫折也是一种后天的习得行为,挫折能力的承受力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和提高。 
  应该看到,上述心理学理派中也有学者也注意到了社会外部因素对挫折情绪产生的作用。如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Flued)认为,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生活条件因素,也有个体主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弗洛伊德认为,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外部环境,减少和避免个体挫折,即截住挫折的社会因素源头非常必要。策动心理学派的麦独孤(M.Mcdougall)强调本能对情绪的决定作用,但他也认为可以通过社会环境压力来改变情绪。在社会文化理论中,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Hany Stack Sulli-van)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Cad Ransom Rog-ers)都认识到了人际关系对挫折情绪产生的影响,主张通过加强人际交往、增加人际关注来避免挫折的产生。但是,相对于关注外部社会环境,心理学还是更倾向于关注个体的主观生理和心理因素。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主要社会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当前,大学生就业客观存在供需矛盾。这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狭窄,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候遭遇就业挫折。表面看来,是大学生自身素质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而实际上是高校教育落后的表现。第二,高校扩招产生的社会效应。近些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既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导致了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下,高校毕业生供应相对过剩,从而使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第三,高校专业招生的结构性矛盾。一些高校招生时对于眼下的热门专业盲目扩招,导致日后热门专业毕业生数量过剩,就业遇冷。而一些社会急需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却无法满足需要。 
   
  (二)就业市场有待继续成熟。大学生就业要进人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许多大学生都会面临着择业就业的竞争压力。当代大学生认同竞争,赞成双向选择,又担心机会不均,就业市场不成熟客观增加了他们的顾虑。就业市场的不成熟表现在许多方面。第一,存在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人才市场分割,工作转换成本高,阻碍了人才在不同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这也导致高校大学生更愿意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加剧了这些地区的就业竞争。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之间信息不畅通,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第三,就业市场管理不规范,一些招聘会组织者受利益驱动,秩序混乱,毕业生择业效益不高。第四,部分单位用人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造成人力资源的不合理流动。第五,招聘中的性别歧视、高校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各种原因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三)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在当今社会,讲究“人情”仍有市场。一些人打着“人情”的幌子,搞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就业机会。还有的大学生不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努力,一味凭借长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等家庭背景来实现就业。这些现象影响了一些学生的择业观念,当他们遭受就业挫折时,不是去冷静面对,而为自己没有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而苦恼,陷入悲观失望等情绪无法自拔。

三、大学生就业挫折的社会因素分析与对策 
   
  研究表明,“真正引起适应困难的,主要不是挫折和冲突本身,而是当事者对他们的看法和用来应付的方法”。针对大学生就业挫折中的社会因素,挫折教育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同时,也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挫折中的社会因素。 
   
  (一)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科学”。大学生就业挫折实际上是大学生个人还没有适应并融人社会的一种情境,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反映,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应该说,当前大学生中流行的“考证热”反映了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的理性自觉。首先,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要给予正确指导,既要引导学生不能忙于“考证”而忽视专业学习,又要促使高校在专业课之外合理地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其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评估预测机构与高等院校要加强合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教育预测活动,并建立定期的教育预测结果发布机制,为大学招生规模和数量以及专业、学科设置和调整提供指导。最后,高等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配置和调整教学资源,合理确定招生规模,进行学科专业设置。 
   
  (二)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帮助大学生战胜就业挫折,需要高校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尽快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就业机制。为此,要快速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跨城乡、跨地区、跨行业流动的就业市场环境,增加就业信息的透明度,规范毕业生招聘市场,招聘单位要理性对待人才需求,坚决杜绝招聘过程中的性别歧视。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就业,同时强化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走出挫折情绪。 
   
  (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要教育学生理性对待社会不正之风或者依靠家庭背景找工作的现象。应该相信,社会不正之风毕竟是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过渡现象。针对一些学生依靠家庭背景等找工作,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P.M.Blau and O.D.Duncan)的社会流动理论指出,即使在发达的美国社会,父亲的职业、教育程度等家庭背景也会对子女的第一职业产生影响。在我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顺口溜反映了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家庭背景因素在子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这种观点仍有市场。然而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相对于家庭背景等先赋因素,自致因素在个人成年后的影响更加突出,在当今中国社会,自致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自致因素是个人通过不断学习、努力而具备的属性,是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思维方式、社会交往能力等后天习得因素。大学生已经成年,具备了较高的自身素质,因此,要教育大学生继续努力,完善自我,勇敢接受社会的选择,应该把暂时的就业挫折视为人生的一个励志经历。 
  帮助大学生战胜就业挫折,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等,它不是要大学生去做拉关系、走后门的事情,而是为他们提供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安全和指导。既要注意建立家人、好友构成的强关系形成的社会支持,也要注意交往不多的弱关系的社会支持。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S.Granovetter)的社会网络理论指出,长久没有来往的同学、前同事,或者只有数面之缘的人是联系较弱的社会关系,却能够提供有用的就业信息促进就业。因为弱关系中的信息传播由于经过较长的社会距离,能够使信息流行起来,并且具有较低的重复性。因此,高校教育者要注意凭借校友会等信息优势为学生就业提供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坤明.“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J].中国教育学刊,1999,(4):48-49. 
  [2]孟令勇.帮助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教育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53-54. 
  [3]杨心恒,刘豪兴,周云清.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4-26.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昌站 nc.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