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大多有爱的愿望,但未必有爱的能量。
父母皆爱自己的孩子,这勿庸置疑!然而精准地讲,有相当的“这爱”只是爱的愿望而非爱的实际、爱的能量。让我们走近我们的爱,就“评定爱、认识爱、理解爱、探索爱、廉政爱、洗洗爱、感动真爱、爱在自由里”几个方面来谈。父母的爱不仅要有愿望更要有爱的能量。
事实上我们的爱却己经撞了雷区、鸣响了警钟,需要为人父母的我们及时反省及时纠错,否则我们的孩子就真的被我们“养笨”“养傻”乃至“养丢”了。下面出示两则雅心教育经历中的案例。
一例“误爱将孩子送进天国”有个叫“文文”的女孩子(化名),她是一个很有才情才气且优秀的女孩子,中考发挥失利没有考进省重点,为此她的父母便没完没了地责怪她,没完没了地诉说对她的失望、对她的不满,没完没了地表达他们的伤心、在同事面前的没有颜面;没完没了地讲这次考试的重要、她的考试失误的后果的毁灭性、无可挽回性……直到有一天这孩子从他们家的十三层楼下跳下去,据说当时内脏碎碎的……母亲受不了这猝不及防的打击带着对孩子的怨恨疯掉了,被人尊称为一枝笔的父亲也从此废掉了,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这样毁掉了。案例中的父亲母亲很想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勿庸置疑的,只是他们不具备爱的能量。因为在他们心理这爱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分数”,就是“如愿以偿”;他们的爱不能够独立站起来的”,这种爱让孩子深感压力,深感窒息,没有家的温暖,所以,她要逃离。悲剧的认知必然导致悲剧的人生;悲剧的父母必然导致悲剧的儿女,特别是悲剧的母亲致使的至少是三代悲剧。
二例“误爱将自己送进了天国”有个母亲,因为对孩子网瘾的无力控制、老公情感背叛的婚内失恋而跳河自杀。然而她的孩子在她死后的第三天又走进了网吧。这位母亲不仅做了教育的逃兵,还做了生命的逃兵。这位母亲是无力的。我们可以以为这位母亲是为了警醒孩子与爱人,然而这样的警醒在另一个层面上讲实则是“认输”,那等同于说:我做你的妈妈没有能量;我做你的太太没有能量。因而爱不仅需要愿望,更需要能量。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个八岁女孩子偷家里的钱,父母发现后愤怒惩罚,“双打”孩子一小时;一个中学男生因为偷了家里的钱去网吧被父亲扒光了衣服用自行车拉着游街;夏菲事件中的那位母亲仅仅因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将孩子活活打死,而自己也因此自杀;还有多少父母是以钱示爱,用钱“买”劳动,用钱“买”成绩,用钱“买”回家看看,这里还是“情”味道吗?这不让人寒心我们的教育?也让我们担心我们的教育!还有多少父母是以理“论”爱,其实爱不是讲理讲过来的,因为情与理本不是一个频道上的,有时情理是成反比的,情越多理往往越少,家本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酿情的地方。还有多少父母是以拳头、以暴力示爱,有些父母讲: “别说打过之后是会好几天的呀,我看就是打轻了,我给他攒着,攒多了一块打个狠的”,其实拳头之下不是爱,而是畏,更有教育的味道是幸福的和、甜密的,“打教”的父母在“打教”时一定不愉快,因此这只定不是教育的正途;更有太多的父母是以“语言暴力”以示爱,或许是想给孩子心灵放枚冷箭,以便刺激“自尊弹起”,但是这招会让太多的孩子心怀仇恨,我想我们的父母们多数都不会有这种勇气,为了刺激宁愿承受孩子的恨意,所以、也就何必呢!以上种种无论是欺斯底里的喊叫、暴躁、打教、语言暴力等等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不自信源于自己的底气不足、心理力不足,感觉自己用正常方式己经不能奏效,所以采用极端手法。直说就是缺乏爱的能量。
想想你是否己经示爱无力了呢?
心理力缺乏就是一种“心理疲软”,是一种心理非正常。而教育一定是“先正常后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