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在英国脱欧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看似荒谬的现象。”原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近日举行的“睿查洞见·趋时而动——2016海银财富第三届财富管理高峰论坛”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所说的荒谬现象,一是美国核心通胀率接近2%,GDP名义增长率在3%-4%之间,但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低于1.6%,这意味着持有国债所获得的收益还跑不赢通涨与GDP增速;二是尽管日元处于负利率环境(将日元存入银行反而得向银行支付利息),但大量资金仍然追逐日元。
龚方雄认为,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央行QE资金不断超发,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所致;另一方面是避险投资情绪过于高涨,甚至出现非理性投资的状况。
“也许我们高估了英国脱欧的影响。”龚方雄进一步指出,很多人认为英国脱欧是黑天鹅事件,对英国与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冲击,但现在回看,英国脱欧除了让英镑贬值15%,对全球经济好像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英国与欧洲股市还在不断创新高,英国近期零售销售等经济数据良好(主要是因为英镑贬值吸引大量购物需求)。
在龚方雄看来,英国脱欧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之所以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英国脱欧是一个政治行为,在西方政治界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小的。而英国人选择脱欧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源于他们对欧洲内部结构性矛盾的不满——尽管欧洲实现了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各国的财政政策还是相对分散独立的,导致欧洲内部很多国家财政债务累累,需要货币贬值增强出口改善经济基本面,但德国等经济发展良好国家则希望欧洲央行能收紧货币政策遏制通涨压力。这导致欧洲内部经济金融政策很难实现统一,引发英国民众的担心。
“但是,当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相对荒谬的资产配置时代,以及黑天鹅事件不断涌现、市场反应相对夸大的环境下,更需要具有前瞻性的资产配置策略。”龚方雄认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美联储耶伦在上周发表鹰派言论后,美联储年内加息幅度究竟是一次还是两次,这很可能导致美元大涨以及人民币承受更大的压力。为此,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短期金融市场是一个以逐利为导向的非理性市场,但中长期而言,金融市场会变得理性有效,因此国内投资者在资产全球化配置过程不能盲目追逐热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全球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放在更长远的周期内考量,才能做出最好的投资决策。
龚方雄还表示,今年是中国家庭迈入全球资产配置的元年。目前中国的全球资产配置基本以企业行为为主。而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日本家族和企业持有的境外资产比例高达1/3,美国家庭持有境外资产的比例平均约为10%-15%,欧洲家庭持有非本国资产的比例达20%-25%,中国高净值家庭平均境外资产比例仅为1%-2%。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和基本账户的放开,未来全球资产配置将是中国市场的一个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