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的私家书单是怎样的?名人都读什么样的书?一观之下,或许可以增加到我们的人生必读书目中,帮我们懂史、悟世、明理、养性。
周国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除了和专业相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等专业研究著作外,他还出版有多本散文集、纪实作品、诗歌集等,其中《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更是打动了众多读者的畅销书。
周国平一直酷爱读书。在他看来,读书能让人内心丰富、心静,不但能够养心,还能养生。在一次讲座中,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读不读书,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一个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有气质,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从表情、神态、风度都会显示出来的。许多老学者老得非常美,让你惊叹人老了还可以这样光彩照人。”
在读书的过程中,周国平主张博览群书。他大学时就读于北大哲学系,但看得最多的却是文学类书籍。那时他偏爱俄罗斯文学,西方文学也读得比较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的著作,都是他在那一时期读的。在他看来,文史哲不分家,都是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好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其中一定也有哲学。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完整一点,没有必要受专业的限制。”
与许多名家一样,周国平也主张读经典、读大师的书。他不主张读二三手的读物而主张读原著,比如他说:“你要了解孔子,就应该去读《论语》。你要了解尼采,就不能光读我写的关于尼采的书,而要去读尼采的原著。”在他看来,那些二三手的书掺杂了众多作者自己的想法。
同时,周国平也承认,有时候读者在阅读时也需要辅助手段,例如想读一些西方哲学原著而不知道选择哪部作品,可以先看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或者美国著名哲学家梯利的《西方哲学史》等写得好的哲学史书籍,再选定自己感兴趣的哲学家,但之后还是要尽快进入阅读原著的阶段。
对于“什么是经典”,周国平引用一位著名作家的话解释说,经典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初次读的时候就感觉似曾相识,因为“它们谈的是和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是人性和人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基本上每个人都想过,所以会感到熟悉;第二个特点是每次重读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它们是一个宝藏,可以让你不断地挖掘,它们和你之间会不断地发生作用”。
读大师的书,周国平的阅读原则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所谓的不求甚解,即不要死磕难点,领会大意即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书;为我所用,即要为自己的精神生长去读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只要“觉得你精神上在提高就可以了,原意是什么不用去管”。用周国平的话来说,就是“读大师的书,走自己的路”。